2020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的收官之年。为深入推进脱贫攻坚青春建功行动,弘扬青春正能量,助力中国建材集团定点扶贫县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8月17日,成都建材院青年志愿者团队走进云南省昭通市永善县,开展为期4天的“善建”七彩 课堂活动,为贫困县的留守同学们带去了关爱和真情陪伴。
17日上午,“善建”七彩课堂启动仪式在永善县溪洛渡镇红光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九年一贯制学校举行。永善县委、县政府有关领导,支教志愿者,学校校长及负责老师,部分学生代表和家长代表参加了启动仪式。仪式上,志愿者代表向同学们捐赠了文具用品,县政府领导向志愿者颁发了志愿者证书,团县委向志愿者代表回赠了爱心证书。

红光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距离永善县溪洛渡镇约8公里,是昭通市为数不多的万人安置点。此次“七彩课堂”活动,成都建材院青年志愿者团队主要针对安置点配套学校4年级至6年级的42名留守同学开展教学活动。
为保证教学质量,成都建材院志愿者团队在筹备期间就积极与学校老师进行充分沟通和交流。根据学生的年龄、知识结构、兴趣爱好,并结合志愿者自身专业所长,精心准备了诗词鉴赏、英文绘本阅读、人文地理、自然科学等基础文化课,还特别准备了趣味十足的手工、美术、音乐和安全与法律以及企业特色课等文化课,目的皆在开阔眼界、增长知识、激发同学们学习主动性。
多彩课堂,点燃兴趣之火

党群工作部赵洋带来了特别的“开场”课程,以“我的名字”为主题,结合姓氏的历史起源介绍了姓、氏的功能,并以“如果我有新名字”为假设与同学们展开了愉快地课堂互动。她还利用自身法律专业的知识背景,以“我的身体权利”为主题,为同学们普及了与自我保护相关的法律知识。她用实际案例、视频动画等进行现场教学,让懵懂的同学们明白保护好自己身体的重要性,同时帮助同学们提升防范意识。 赵洋还给同学们带来了英文故事《狼来了》,加上志愿者们生动有趣的现场表演,不仅丰富了课堂形式,给同学们带来欢乐,还加深了同学们对故事的理解。


工艺机械所谢鸿源为同学们分别带来了《趣味数学》以及企业特色课程《科普讲堂—水泥》。趣味数学课将教学与育人相结合,通过让同学们观察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培养他们的空间三维感,继而引申到做人的智慧哲理;通过图形规律、数字规律及计算规律三个方面,教同学们如何发现规律和利用规律解决问题。企业特色课程上,他带着同学们了解了水泥是怎么生产的,同时介绍了成都建材院的品牌项目,以及中国建材集团的官微形象代言人小料,加深了同学们对中国建材集团的认识和了解。

党群工作部王瑄为同学们带来了以“古诗之美”为主题的诗词欣赏课。课件意境浪漫、形象生动,配合极富感情色彩的诗歌朗诵和吟唱,俨然一场视觉与听觉的盛宴,同学们在受到传统文化熏陶的同时也提高了文化素养。王瑄写得一手力透纸背又不失柔美的毛笔字,在书法教学中,他耐心指导同学们细品方法,认真临摹,在翰墨飘香中带领同学们感受中国传统文化。
电气自动化所刘爽在“DIY科技小制作”课上,通过制作太阳能风扇,为同学们简单讲解了太阳能电池板的工作原理,光伏发电流程,倡导大家使用清洁能源、共建绿色家园;通过“DIY制作小地震仪”,教授同学们关于地震的常识以及避震的正确做法。“思维爆炸”课上,他带动同学们进行发散式思考,从课程引申到日常生活、学习解题和问题思考中,提升了同学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技术中心李文祎通过生动有趣的课件为同学们讲解了垃圾分类知识,帮助他们从小树立环保意识,自觉维护我们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她还为同学们带来了一堂趣味数学课,通过四种方法讲解小学数学中常见的鸡兔同笼问题并加以引伸,引导同学们从多方面、多角度去思考和解决问题。
建筑所徐畅的美术课将“纸鸢之美”带入课堂,引来同学们的一片欢呼。大家自己动手,发挥想象,制作属于自己的那只独特纸鸢,既培养了同学们的动手能力又提升了他们的审美情趣。以“color”为主题的英语课从简单的颜色单词切入,引申到绘画、服装、家居、建筑、摄影中的颜色运用,同学们不仅学到了新知识,也通过踊跃发言锻炼了英语表达能力。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当缤纷的色彩铺满整个课堂时,你会发现,原来同学们眼睛里的世界是这样的绚烂与精彩。
支教时短,师生情深
每天课前和课后,志愿者们都会以身作则,带领同学们打扫教室,保持干净整洁的课堂环境。每天晚上,志愿者们都会对当天的教学成果进行总结分析,并根据实际教学效果对第二天的教学进行调整,力求呈现更好的课堂内容。此外,志愿者们在课间还积极与同学们谈心、互动和游戏,给予同学们无微不至的关怀,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把爱心和关怀带给同学们,这些实际行动都汇聚成了一股“善”的力量,为同学们种下希望的种子,陪伴他们一起憧憬美好的未来。

在每次上课前,同学们总是早早赶到教室,等待老师们的到来。他们会充满期待的不停询问老师们会带来什么样的课程,也会因为不舍请求老师们晚一点下课。一张张洋溢着纯真笑容的小脸,一封封质朴又藏着眷恋的信件,一个个感恩又温暖的拥抱,一句句响亮又清晰的“老师好”,一小份课间悄悄塞过来零食,无一不是对志愿者们最好的肯定。


20日下午,志愿者们特别准备了一场主题班会。会上,大家一同唱起欢快的歌曲,志愿者给同学们颁发了奖状,赠送了纪念品,动情的和同学们分享这几天相处的所感所想,并寄语他们要心怀感恩、发奋学习、茁壮成长。同学们纷纷拿出笔记本请老师留言,希望还能再见到老师,大家笑着笑着,哭了……

这是一场为爱而行、守护初心之旅,也是一场共筑梦想之旅。与同学们相处的时光尽管短暂,却让他们拥有了整个夏天最快乐的时光。成都建材院的青年志愿者们用真心和爱心,诠释着中国建材集团“善建”七彩课堂的意义,温暖着孩子们纯真质朴的心。
对参加此次活动的志愿者来说,在永善县的4天宝贵经历,是一次人生的体验,也是一段成长的历程,听听他们的心声吧:

志愿者们的心声
一开始得知有机会到云南支教的心情是兴奋又忐忑的,工作之余的备课常使我感到焦虑,但当在课堂上抛出的每一个问题都能得到积极回应,当他们笑着跟你说“老师明天见”,我觉得他们给了我们每一位志愿者勇气、胆气和底气,同时给予了我们这些在钢筋水泥里挣扎的大人莫大的力量。
——赵洋
回想自己与同学们的课堂时光,是如此的快乐有趣。他们将我当作知心朋友,用他们手中的铅笔一笔一划书写对我们的心中所想和未来愿望。我们共同度过的短暂的快乐暑假,增长他们课外知识,帮助他们树立远大理想。看见他们脸上灿烂的笑容,也算是完成我们的支教初心。
——刘爽
原以为同学们会是不自信的、害怕陌生人的,而事实让我吃惊,他们接受能力很强,对知识充满渴望,具有同情心,乐于和我们交流,北大教授何帆曾在调研报告中也指出这一点,他认为小孩所展现的状态正是教育所指向的未来。虽然有积极的一面,但不足以掩盖师资不足的缺点,这正是集团组织“七彩课堂”的初心。
——王瑄
这些身处大山里的孩子,眼神里满是一片纯真,叫一声老师好还带着甜甜的笑容,让我感觉到久违的幸福感。他们朗朗的读书声,举手抢答知识的认真劲,都是渴求知识的表现!县领导在启动仪式时讲话说到“我们的到来,可能会给他们带来一辈子的改变”。而现在细想,对我们志愿者而言又何尝没有带来改变呢?
——徐畅
初到学校的那一刻让我有些震惊,优美的校园环境和齐全的硬件设施都是意料之外的,即使偏远地区的小朋友也可以接受到良好的教育,享受到各种优质的教学设施。这次支教是我第一次站上讲台,虽然备课辛苦,内心忐忑,但是看到课上同学们积极认真的学习态度,还是受到了很大鼓舞。
——李文祎
人生第一次参加扶贫支教活动,心怀激动的同时,也担心小朋友太过内向,相处不融洽。印象犹为深刻的一件事是在语文课堂上,当课件上刚显现出一首诗文时,同学们便异口同声地开始朗读,而自己的紧张与不安也在这琅琅的读书声中逐渐消失,随后的课堂氛围变得轻松欢乐。在帮助他人的同时,收获自己的快乐。
——谢鸿源
学校里完备的硬件设施,让我们感慨易地扶贫搬迁政策为贫困地区儿童创造了优越学习环境的同时,也促使我们重新思考支教的意义。这里的孩子多是留守儿童,我们除了给他们带去新知识,更多的应该是带给他们陪伴和欢乐,支教亦是“支心”。看到课堂上同学们绽放的笑脸,让我感到我们的到来对他们而言是有意义的。
——周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