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支部开展“学习‘两弹’精神 弘扬优良传统”党日活动
发布时间:09/15/2017
2017年8月19日,七支部党员来到了梓潼县城南长卿山南麓的中国两弹城,开展以“学习‘两弹’精神,弘扬优良传统”为主题的党日活动。
“两弹城”是中国发展原子弹和氢弹的摇篮,是中华民族扬眉吐气、挺起脊梁的地方,是几代科学家及科学工作者无私奉献青春、持续奋斗乃至牺牲生命的见证。走进“两弹城”,我们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参观了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我国军事重地风貌和核武器基地科研人员工作、科研、生活的场景。
在解说员的带领下,同志们走进“两弹历程馆”。馆内以大量的文物、历史图片和场景复原等形式,借助多媒体功能,将当年科研人员工作、科研、生活的场景和历史背景展现在我们眼前。50年代中期,刚刚诞生的新中国百废待举,面对国际上严峻的核讹诈形势和军备竞赛的发展趋势,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第一代领导集体毅然做出大战原子弹、导弹、人造地球卫星,突破国防尖端技术的战略决策。1956年,研制导弹、原子弹被列入我国的12年科学技术发展规划。仅用4年时间,1960年我国就成功地发射了第一枚自主研制的导弹。1964年,我国研制的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1967年又爆炸成功第一颗氢弹。在“两弹历程馆”中,大家深深地被当年科研人员“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于攀登”的“两弹”精神所鼓舞。
从“两弹历程馆”出来,走进邓稼先故居,同志们参观了邓稼先同志当年起居生活的条件和工作的环境,向邓稼先同志雕像进献了鲜花,并面向邓稼先同志的雕像,举起右手,重温入党誓词。邓稼先同志从34岁那年开始,隐姓埋名,舍弃天伦之乐,一直钻在荒漠、山沟里,甚至有意识地把性格从爽朗外向转变为沉默内敛。风华正茂的邓稼先作为我国原子弹理论设计的总负责人,率领28个“娃娃兵”(平均年龄23岁),在攻克两弹基础理论方面所向披靡!他们从无到有,白手起家,从基础理论上攻克了三大难关:原子弹核反应关、中子点火关和引爆关。
今天,当我们走进“两弹城”、走进“两弹历程馆”,站在邓稼先同志的雕像面前,重温入党誓词,不仅仅是为了不忘入党初心,而且是要学习邓稼先同志及其战友们的“两弹”精神,传承他们在“中国速度”背后忘我的拼搏精神,弘扬他们无私奉献的优良传统,在CDI国际化发展的道路上,在市场开拓中,在多元化发展中,在各个重大工程的设计和建设中,不畏艰险,勇挑重担,攻坚克难。